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

教案試作(第一部份)

論人類不平等起源:

中文本:陳偉功,吳金生譯,2010,北京出版社,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。

順序:第一部份>第二部份>獻詞

第一部份

1.從大富翁開場:

大富翁是在做什麼:「買地」、「賺錢」<<為什麼要做這些事?

l 如果玩大富翁只有一個人那會怎麼樣?

l 有需要去買地嗎?

l 有需要比誰的錢多嗎?

假設有好幾名玩家,但是地圖很大當作有60000格好了,骰子最多只有6格,而這些玩家永遠都碰不到面。那又會怎麼樣?

2.為什麼要「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」

因為不平等發生了,而這個不平等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有其他因素

l 那我們要如何瞭解「不平等」的起源?

l 先去瞭解到一個「平等」的狀態>>>一個人的大富翁

l 那也就是自然狀態

3.自然狀態

自然狀態的人是孤立

所以不會你爭我奪:你爭我奪要碰得到面,還要有東西可以搶,所以不像霍布斯

當然更不會團結合作<<<因為不需要阿。

如果人是孤立的:

對人來說無所謂道德無所謂則人,只有「自愛」就是讓自己生存下去,但也只要不會餓死就好。

沒有比較的對象所以不需要額外的物質

比方說人為什麼想要累積更多的財富<<<回到大富翁的例子

甚至不需要「名聲」,因為你沒必要去評價他人,更沒必要為他人所評價。

那自然狀態中每個人就是一樣的嗎:不是

自然界中人還是有區別的,如身體上的差異。那叫做「自然或生理上的不平等」

。然而社會中的差異,叫做「精神或政治上的不平等」(本論)

這些差異服從於自然所給人的規律,「大自然對待人類,就如同斯巴達的法律對待公民,讓那些體格健全的活下來,而且使其更加強壯,精力充沛。」(p37

大自然是唯一的規律。我們不用想像天上有一隻眼睛,也就是神,在盯著我們看,而我們也不用去讀經書去瞭解神,去猜想他如何決定我們的命運。在自然狀態中生活作息的一切,就會符合此一規律。就像獅子不會吃水果,兔子不會吃肉一般的由自然所給的規律。

4.盧梭想要問的問題:

盧梭所關切的,就是從自然狀態到社會狀態的轉換,換句話說人如何從「自然的不平等」走向社會的不平等。

盧梭在本論中提到:

1.那是一項協議,是基於人們的同意

2.在不平等中有些人比別人更富足,更光榮更有權勢

3.自然狀態中的不平等與社會狀態中的不平等沒有關連,人的地位跟他的德行、才能未必相關。盧梭所要質疑的正是,在「什麼樣的一個時機權利替代了暴力,自然服從了法律」「強者決意為弱者服務,人民能夠決議犧牲實際幸福,來換取一種空想的安寧」。(P31)

所以說社會狀態的不平等,不單是人為了,而且還逆轉了自然所決定的強弱。人變得看不到自身的條件而聽從於一個協議,既使是強者也甘心為弱者所服務。

盧梭所要問的,就是這個協議是如何產生的。

6.為什麼要談自然狀態

a.如果現況是令人不滿的,而他又是自然的=沒救了

b.現況是令人不滿的,而且他是違背人類天性的:有救

c.從那裡找解藥-:回到很久很久以前,回到人還是依照天性來生活的時候

d..誰知道以前是什麼樣?所以盧梭去看,去看動物、去看野蠻人、去看各種我們認為更原始的狀態。去找人真正的樣子,找出純粹的人是什麼,就知道社會給人添加了哪些雜質。

e.「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…..如果不是因為他們體格上的變化,如果不是他們所取得的進步,如果不是他們所得到的知識的話,是什麼使人們墮落到這種程度的呢?」

「野蠻人在吃飽以後與大自然和平共處,同類之間互為朋友,這時為食物而爭鬥是個問題嗎?在戰勝對手與另覓食物的困難進行對比之前,他們之間絕不會發生搏鬥

「但在人類社會中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。首先提供必需品是一個問題,其次追求更多的東西,然後就是追求奢侈的生活,不盡的財富,希望擁有臣民與奴隸。(p.89

所以一開始人只是漫無目標的,後來發現有人跟你在同一張棋盤上,然後告訴你,你必須擊敗其他玩家當「大富翁」,於是遊戲就開始了,一旦開始玩,就再也跳不出去。

6.人如何遠離自然狀態

a.可完善性:人會想要追求更好的,而且實際上擁有付諸實行的能力。這同時也是讓人能夠違背自然的能力。

「最初的人類為自己做衣服蓋房子時更本沒必要,因為之前沒有這些東西也照樣生活,也很難理解為什麼人長大以後反而不能忍受幼時可以忍受的生活。」P44

為什麼以前不需要的不關心的變成需要了?因為人有自由意志,想要去提高自己的生活水準「在自然保持成沈寂時,意志依然提出要求」

b.家庭

c.定居

d.語言

這三者很難說誰先誰後

盧梭認為最早人是沒有家庭概念的,甚至沒有愛情觀念,只有性慾。「在原始的條件下每個人都是在碰巧發現的地方睡一覺就走,而且經常只睡一個晚上,男人與女人的結合是偶然的,這要是他們的偶然相遇、機緣與他們的欲望而定,他們不需要任何話語的表達,離開時也一樣自由。

那生小孩了怎麼辦?就算爸爸跑了小孩一定跟著媽媽阿

盧梭認為不會,「母親一開始只是為了自己生理上的需要哺育孩子,後來由於習慣,母親覺得孩子非常可愛時,母親才為了孩子們的需要而照顧他們,當孩子們有了足夠的能力可以自己尋找食物時,他們就會毫不猶豫的離開母親」(p54

所以一開始也不需要語言,因為沒有要表達的對象。誰會需要語言呢?是孩子,他會想傳達東西給母親。而語言隨著越多人使用而逐漸的被豐富。否則人一開始有的,只會是大喊大叫。

另一方面社會的起源也跟農業有關,人發展農業「不是為了獲取自然界中也可以得到的東西,而是為了得到合乎自己胃口的東西」盧梭卻也說「但是想像一當人口以增長的很多,而自然產品不能夠在養活他們。

農業需要「計畫」和「分工」,所以農業不會發生在社會之前,可能是發生在社會之後,或是「社會開始建立時」農業才開始產生(P51

盧梭沒有說清楚誰先誰後,沒有說明白什麼是社會的因

但或許這些本就是混在一起的,

開始有人不只是一夜情還組成了家庭。

當孩子沒有離開母親

當人開始跟別人生活在一起,所以需要語言來溝通

當能夠用語言溝通就可以分工合作

當發現分工合作更有利,所以開始住在一起

可能有各樣的排法,但這就形成了我們現代的社會。

回到現實生活:

小嬰兒不會想要打扮,就算只穿尿布也沒差,但是為什麼人大了以後會開始注意打扮?比方說你不會穿成這樣出門(嬰兒裝的圖片)

因為:

你想要:既使這些東西不會幫助你生存(相反的,可能還花掉你的吃飯錢),你還是會想要,所以想要表示了你有「自我保存以外的欲望

這很奇怪:「不符合社會規範」

怕丟臉:因為人不是孤立,你是跟其他人一起生活,所以會在意他人的想法。這關係到「自尊」,自尊跟自我保存不同,是一種跟他人比較後,希望他人尊重的心態。

人從自然狀態到現在的過程,就類似從小嬰兒變成人的過程(社會化?!)

你不是只有吃飽睡覺拉屎撒尿,而是有更多需求,而且會在意他人,而且認識到自己跟他人生活在同樣的場域。

7.從探究自然中我們可以發現:「自然為人類的社會性基礎提供的多麼少,而且自然在人們建立相互間的關係時又是多麼少」(P.61)這是說,自然,人天生的狀態更本沒有建立社會的條件,但是人在那其中卻存活了下來。盧梭更認為那樣的生活沒有什麼煩惱。<<<吃飽睡睡飽吃,不用擔心未來,不用擔心家人(因為更本沒有),不用擔心別人的目光(因為你看其他人也會當作沒看到,在自然狀態中跟他人的接觸更本沒什麼意義)這的確是沒有什麼煩惱。

所以盧梭才問說:「有誰聽說過在自由狀態的野蠻人會抱怨他的生活或自殺?」(P.61

反而在社會過程中,人開始產生了社會的不平等:「教育產生了和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之間的不同,而且再受過教育的人之中,也因文化的不同而增加了期間的區別。(p.75

人有教育的不同、文化的不同,還有許許多的不同,所以人在社會狀態中,會比自然的人之間差異更大(因為創造不同、差別的機制變多了,更多東西可以比了),所以進入社會狀態是加深人跟人之間的不平等。

甚至在社會狀態中,人更可能為惡。盧梭就批評霍布斯對自然狀態的假設,認為那是把社會狀態的想像帶入了自然狀態。霍布斯所強調的「無窮盡的欲望是社會的產物,正是這些欲望使法律成為必要」(P.64

相對的,自然狀態「是人們最關心自己生存的狀態,同時也是對他人的自我保存最不妨礙的狀態,這種狀態最容易使人類走向和平,因而也是最適合人類的」(P.64

盧梭還認為,只有性慾而沒有愛情可能會減少危害,因為「只有在人類社會中,愛情才和其他情感一樣,經常會達到瘋狂狀態,從而給人帶來災難」(p.73

「情人的嫉妒,丈夫的報復是日常決鬥,謀殺或更遭行為的原因,而永遠忠誠的義務只會導致通姦,關於節育和榮譽的相關法律必然導致放蕩之風,增加墮胎之事。」

當我們把愛跟道德連結在一起,是適得其反,讓社會更多紛亂。反而「野蠻人的生理之愛是幸福的,很多麻煩的想像,在野蠻人心中根本不存在,每個人都只是安靜地在等待自然的衝動,愉快而非瘋狂地,不知不覺地進行回應,這種欲望一旦滿足,所有的欲望隨即消失。」(p.72

所以自然狀態:人只有自己,所以沒必要比較,沒有道德卻也沒有多餘的欲望,沒有限制因此沒有所謂侵犯。所有人都聽從自然的,因此形成了一個最自然、最符合人類本性的規律。縱使人跟人之間會有差別,那也是「自然的不平等」,自然的不平等仍然是自然規律的一部份。

社會狀態的問題究竟是什麼:想太多。想要得太多,在意的事情變得太多,人的意志過度發達,想要佔有更多東西,不論是物質或是情感,因此才會嫉妒、才會爭鬥。

自然狀態中,人什麼都不想,什麼都不要,就不會缺少,沒有別人就不要比較,也沒有所謂榮譽羞恥,老天爺給你什麼就是什麼,這就是自然界中人類的幸福。

2 則留言:

  1. 如果說自然狀態中人身體上的不平等叫做自然或生理上的不平等,那麼為什麼盧梭要討論的是從自然的不平等走向生理的不平等?

    以下附上原文:

    自然界中人還是有區別的,如身體上的差異。那叫做「自然或生理上的不平等」。然而社會中的差異,叫做「精神或政治上的不平等」(本論)

    盧梭所關切的,就是從自然狀態到社會狀態的轉換,換句話說人如何從「自然的不平等」走向生理的不平等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那是筆誤~我想寫的是社會的不平等,感謝指正

    回覆刪除